離子是帶有電荷的原子、原子團或分子,是極小的微粒。離子有兩種,帶正電的稱為正離子,帶負電的則是負離子。
以水(H2O)為例。氫(H)的原子是一個帶正電質子的核被一個帶負電的電子所環繞,若因某種力量的介入使電子離開原處,
氫原子因而成為帶正電的狀態,這就是離子化的氫(H+)。
對氧(O)而言,原子核中有 8 個帶正電的質子,周圍有 8 個電子圍繞,2 個在內層,6 個在外層,
但外層能階可容納 8 個電子,尚有 2 個空位,
因此氧是很容易自他處奪取電子的原子態(這一過程稱為「氧化」)。
亟欲獲取電子的氧原子與擁有 1 個電子的氫原子,很容易結合而成水分子。如果利用外來能量把水分解,就會使它變成一個帶正電的氫離子,
及一個帶負電的氫氧離子(OH-)。
但在自然環境中,氫氧離子是以附著於水(H2O + OH- = H3O2-)的負離子方式存在。由於水分子是自然環境中最容易離子化的分子之一,
因此當我們稱環境中有較多負離子的狀態時,指的就是負離子化的水分子含量十分豐富的狀態。
http://web1.nsc.gov.tw/ct.aspx?xItem=8497&ctNode=40&mp=1